夏秋之交,泰國榴蓮南部產區(qū)進入采摘旺季。南部產區(qū)是泰國榴蓮主產區(qū)之一,今年產量約67萬噸,相較去年預計增產超44%,這些榴蓮會銷往泰國國內和海外,中國是其重要市場。

中國海關總署發(fā)布的數據顯示,2023年第一季度,全國進口榴蓮量達到萬噸,是近五年同期進口數量最高的一年。京東超市銷售情況顯示,2023年1月至8月,線上進口榴蓮銷量比2019年同期增長倍,品牌數增長超過2倍,商品數量增長倍。9月1日京東超市推出進口榴蓮全國最低價,每斤不到25元,當日銷售額是日均銷售額的15倍。


(資料圖)

8月25日,泰國榴蓮南部產區(qū)首次與中企聯合集中開采的首批榴蓮正式運抵云南。作為本次集中開采主辦方,京東超市宣布8-9月期間為進口榴蓮補貼3000萬人民幣。

在生鮮進口上,海外直采的優(yōu)勢凸顯。

生鮮果品在定價時,考慮采購、運輸、銷售成本外,還需把損耗折算進去。過去,進口榴蓮采購運輸周期長、中間環(huán)節(jié)多,增加了水果損耗,成本居高不下。而海外直采的方式可縮短采購鏈、物流鏈、決策鏈,實現供應鏈全方位降本。

京東零售大商超事業(yè)部海外直采業(yè)務部總經理路達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道,在上游產地,京東超市與產區(qū)達成產地直采合作,縮短貨源渠道;在中游物流,為盡可能降低運輸環(huán)節(jié)果損,產地直采加工包裝后,經過7天左右運抵中國;在下游銷售,京東超市拿出3000萬元補貼消費者,確保“同品質全網最低價”。

雖然海外直采縮短了流程,但榴蓮從泰國枝頭到中國消費者手中,仍要經過采摘、打包、運輸、加工、入倉,再運輸的過程,其中品控的難度較高。

“榴蓮品控最大的質量風險是死包果,這是因為里面的干物質含量不足以支撐榴蓮在采摘以后繼續(xù)發(fā)酵的過程,就是相對的生果?!本〇|超市海外直采專業(yè)買手張博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。

京東在采摘上有一個量化標準,即達到干物質含量34%以上,對應一個果子在八成熟以上,掛果時間超過115天。

張博倫表示,京東超市較傳統(tǒng)的榴蓮,掛果時間足夠長,果子淀粉含量足夠高,高于行業(yè)的平均標準。但掛果時間越長,代表著貨架期越短。按照傳統(tǒng),貨架期能達到17-18天,京東做八成熟,效期只有14-15天,這需要更為高效的供應鏈。京東超市為銷售樹上熟榴蓮,損失了保質期,比同行平均短3天。

此外,生鮮品類非標屬性強,供應鏈較標品仍存在效率低、不夠穩(wěn)定等問題。張博倫向記者舉例稱,榴蓮干物質含量的檢測方式仍較為傳統(tǒng),把榴蓮肉切成小塊,放到特定的微波爐里蒸,測算剩余的重量。

有些公司也在嘗試工業(yè)級的CT打印機,直接穿透果皮,照到果肉,但效果不理想,“一個榴蓮的成像時間就要十個小時,一個貨柜六千個榴蓮,可能剛照完,榴蓮效期都結束了,損耗很大?!睆埐﹤惐硎尽?/p>

其次,在產地側的流程還是以人工為主,即打包、砍伐、裝箱等都是人工參與,“這代表著有很大的誤差,誤差大代表著質量不能像標品那么穩(wěn)定?!睆埐﹤惐硎?,京東也在研究能把榴蓮進行機械化、標準化的生產流程。

如今,進口榴蓮已穩(wěn)住“2”字頭價格,消費者實現“榴蓮自由”近在咫尺。為消費者帶來可持續(xù)的優(yōu)質、低價商品,已成為當下生鮮領域新一輪競爭的關鍵,也是檢驗平臺綜合實力的考卷。

(文章來源:21世紀經濟報道)

標簽: